目標管理是很重要的,有時候,太多的想法或目標同時進行,會使人被壓得喘不過氣,遇到這種時候,該怎麼做?
目標管理要實行,但同時追求多樣的目標是件困難的事情,例如:新年的時候為自己設下新目標,要求自己每天早起、寫作、健身及大量閱讀。這當中的每一件事對我們都很好,因此我們通常會很興奮地開始執行,結果一天天過去後卻發現,自己怎麼越來越沒動力?接著便漸漸開始犯起「拖延症」,到最後,我們很有可能連半個想法都沒有去落實。
當自己同時被太多想法或目標淹沒時,不妨試試以下 5 種方法:
目標管理作法一、為自己的目標設定「迷你期限」
英國歷史與政治學者──帕金森(Cyril Northcote Parkinson)在 1957 年提出了「帕金森定律」,此定律又稱為「芝麻綠豆定律」,意旨「花費大量時間討論無關緊要的瑣事,對於真正重大的決議卻快速了結的現象。」當我們在同一項任務花費太多的時間,我們被「帕金森定律」影響的可能性就越大。
舉例來說,如果給我們一周的期限來完成原本只需 3 小時的任務,我們將會不知不覺增加這個任務的複雜性,並且在這一週的時間當中不斷拖延。對抗這種現象最好的方法,就是為自己設定「迷你期限」,強迫自己在更短的時間範圍內完成任務。
如果想要試著展開行動,可以從建立「日常任務清單」開始,概略地附上每項任務完成所需花費的時間,並且將每項任務所需的時間都減去一半,要求自己把這個時間做為期限,在這之前完成任務。
目標管理作法二、善用 80/20 法則
通俗地來說,80/20 法則說明了我們所付出的 20 %,會為我們的任務結果貢獻其餘的 80 %。舉例來說,想減肥的人必須去健身運動,有些運動項目(如高強度短跑)只需花 20 % 的時間就可以更迅速達到減重目標,相較於其他需要花 80 % 時間的運動項目來說,更為有效。
選擇 20 % 的方法可以節省很多時間,但是關鍵在於,我們必須全神貫注在這 20 % 的事情上,才能從中獲得最大的回報。透過這樣的方式,我們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做得更少,卻得到更多。
目標管理作法三、相信你的直覺
對於自己的想法,我們常常都會在展開行動之前猶豫不決,這是因為我們害怕失敗、害怕被拒絕或被反對,也是因為「自我懷疑」的關係。我們總是會在行動之前花很多時間加以研究並擬定計畫,但是當真正該讓船出航的時候,我們卻只是待在那裏,沒有照著自己的計劃去啟航。
世界知名記者與作家 ── 麥爾坎.提摩西.葛拉威爾(Malcolm Timothy Gladwell)在他的著作《決斷 2 秒間》(Blink: The Power of Thinking Without Thinking)一書中指出,通常在幾秒鐘內做出的最快判斷,會比花更多時間謹慎思考並徹底計畫所導致的結果來得更好。
下次,如果不確定下一步該做什麼或怎麼做的時候,試著先相信自己的直覺判斷,按照自己心裡的想法跟感覺跨出第一步,因為一旦採取行動,很有可能就會走上正軌。
目標管理作法四、養成「完成」的習慣
很多人善於掌握「開始」的時機,但很少人建立「完成」的習慣。「開始」比「完成」容易多了,但我們所尋求的多數結果,不都是在「終點線」等著我們嗎?
猶如養成所有「習慣」的過程一樣,建立「完成」的習慣,第一步也需要從小事做起,並慢慢累積,並且「合理地」期望養成這習慣需要多長時間,而不要期許自己在極短或過長(都不合理)的時間內養成習慣。
我們可以透或對自己的環境做些細微的調整,進而幫助自己更輕鬆地完成那些自我規定的事情。
目標管理作法五、練習「放下」
顛覆常人認知的是,那些超高效率又成功的人,其實常常「放下」他們的目標,因為他們知道「何時該拿起?何時該放下?」
「放下」的好處,在於使自己避免浪費時間和精力於無用的想法或目標上,並且轉換方向,啟動另一段更有價值的冒險。
但,我們怎麼能夠知道是否該放下呢?這裡提供一個快速的檢視方法:如果追求一個想法所付出的代價,比將要得到的效益更高昂,過段時間,或許就是該減少損失的時候了。雖然剛開始可能會感到很挫折或痛苦,但終將會幫助自己騰出更多時間,專注於更值得的事情。
評論